
这段时间,为了帮助大家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写作了一系列介绍高校招生录取过程的文章,参见:这次再来讲解一个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知识点:咱们报考志愿时,都需要参考录取数据,那么,我们应该主要参考位次,还是分数呢?什么是“位次法”,什么是“线差法”呢?我们查询院校专业的以往录取结果,有时会看到既有分数又有对应的位次,或者只有分数或只有位次。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主要参考哪一项呢?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录取学生,都是通过平行志愿的方式,这种录取方式,是让考生根据成绩依次排队,然后按照他们所填报的志愿表依次被录取。而且,大家都可以先“冲”一些更高分的学校和专业而不怕录取不上,只要志愿表里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有一项能录取自己就行。那么,当大家都报考了某个学校,排在前面的学生就会首先被录取,当这个学校的招生计划被全部占用,也就是录取满额之后,其他学生就只能进入下一所学校了。以此类推。所以,最终各高校形成的录取结果,其实是由学生排队的位置决定的。而学生排队的位置,就是他的成绩位次,不论他是多少分,只要他的位次比别人高,他就会被学校优先录取。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到,各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可能有很多变化,但是分数所对应的位次,却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老高考省份,按照院校为中心的方式来填报志愿,如果没有招生计划上较大的变动,一般都能维持在某个位次范围。比如,下方是来自博雅数据库统计的四川省2021-2023年部分高校调档线对应位次,可以看出大部分结果都是比较稳定的。而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的新高考省份,录取结果也会相对稳定。比如,下方是来自掌上志愿系统的截图,展示的是湖北省近三年的几个院校专业组提档结果。可以看出,它们三年来的“最低位次”,基本都是一致的。但是,分数却可能差异较大,比如2022年和2023年,几乎同样位次的分数,相差就有近十分,超批次线的分数(即线差),甚至达到了近20分。所以,按照分数以及线差来作为报考参考,是很不准确的,而利用位次来进行报考,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那么,我们就最好是主要参考录取位次,而不是分数,来进行报考,否则报考时就会有较大误差。但要注意的是,新高考之后的院校专业组录取结果和“专业+院校”录取结果,相比老高考时的“院校+专业”录取结果,变化性会更大一些。比如,从掌上志愿系统中查询浙江省的高招录取数据,就可以看出,某些学校的专业录取结果可能会有上千甚至数千位次变动。这是因为具体到专业的报考,每年报考人数可能不是那么恒定,而专业的招生计划都较少,如果再出现一些计划上的调整,对录取结果影响就会比较大。那么,大家在填报“专业(类)+院校”模式的志愿时,就一定要做好保底,千万不要以为前两年的数据就代表了今年的录取结果。接下来,再说说在报考时,人们常常会用到的两种预测录取结果的方式:“位次法”和“线差法”。“位次法”,是指按照相关学校和专业以往录取结果中的成绩位次来作为参考依据,而不以分数为参考依据。比如,某校去年的录取分数是600分,这个分数对应的省排名是1万名,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致预测,在招生计划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今年这个学校的录取位次也大概是1万名,今年成绩在1万名左右的考生就可以考虑是否要填报这个学校。而“线差法”,就是指按照一个学校以往的录取分数高于批次线多少分,来预测今年的录取分数,也是高于批次线多少分。比如,一所学校去年的录取分数是600分,去年的批次线是500分,它高于批次线100分。而今年的批次线是490分,那么我们就据此预测,今年该校的录取分数大概也是高于批次线100分,也就是590分。应该说,在主要实行顺序志愿的时代,由于各高校的录取结果很不稳定,还有“大小年”的现象,加之很多考生对于分数位次也无从了解,所以只能通过“线差法”来作为大致参考进行志愿填报。而当各省都已经普遍实行平行志愿来进行招生录取之后,各高校的录取结果相对趋于稳定,“大小年”现象几乎不再出现了,加上省教育考试院也会公布高考成绩的分段统计表,人们对于成绩位次也更加重视了,就越来越多地采用“位次法”进行志愿填报了。每一年,同样的高考分数,几乎都是对应不同的位次,同样的线差,也不等于同样的位次差别。而高校录取学生,也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排位来进行录取的,并非依据他们成绩的绝对分数来作为选拔标准。所以,根据高校的以往录取位次进行今年的高考录取结果预测,是更科学的。P.S.如果大家想要学习志愿填报的专业方法,我在下月会开线上和线下(成都)的培训课,时间定在:线下班是5月15-16日,线上班是5月19-30日。
下面是我在直播时讲到的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想学习生涯规划、咨询相关问题,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与我链接:1、直播: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的视频号“任炜老师”,预约我的直播(如果显示过期,也可点击预约最新直播),在我直播时可提问咨询;2、加群: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本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加群”,按对应身份加入“任炜老师生涯支持群”,将每天收到生涯规划相关资讯;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随时可向我提问咨询(均为本人亲自回答),还可获取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的干货资料。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以下关键词,可收到相关文章: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点击蓝字“任炜老师”,在下方图示界面中,点击“发消息”,填写关键词发送,即可收到相关文章。如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很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