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为志愿填报不着急,等孩子分数出来才能考虑。
这种观念,是因为不懂志愿填报的逻辑和原则,以为志愿填报只是根据分数去找学校,所以认为只有分数出来才能考虑如何填报,也以为只要分数出来就知道怎么填报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之前对于孩子毫无规划,对于志愿填报毫无准备,对于学校专业并不了解。
于是,等到分数出来,发现同样分数可以报考很多大学和专业,就傻眼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就去找人各种打听,后来在各种道听途说的信息中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后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完成了志愿填报,根本不知道报考之后会怎样,孩子去上学也是毫无头绪的。
你想想看,这样的报考结果,能好吗?
二、认为志愿填报很简单,只要拿分数去选学校就好。
这种观念,是把志愿填报当成了买东西一样的决策,认为只要不亏(分)就行。
可是,你会挑选学校和专业吗?分高的就一定好吗?
而且,同分的学校和专业也很多,你又怎么挑选呢?
再说,是不是只要孩子的录取结果是不浪费分的,就是好的结果呢?要是那样的学校和专业并不适合孩子,孩子去了学的很痛苦,或者以后不想做相关的职业,那这样的报考结果,岂不是让他白费力气浪费时间?
所以,不要以为志愿填报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还是需要用心准备慎重选择的。
三、认为志愿填报不重要,只要让孩子上到大学就行。
有的家长认为,报志愿最重要的是不滑档,最后只要让孩子有学上,不落榜就行。
我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于上大学这件事的确看得很重,而对于志愿填报就不是很关心。
因为那个时候,上大学的机会有限,能考上就不错了。
那时的志愿填报也很简单,是按顺序志愿的形式,考生们基本上就是争取所填的第一所学校录取就行。
所以,那时人们关心的是考没考上大学,然后才是上的什么大学。
但是,现在,上大学的几率比那时高多了,大学数量也比那时多多了,再通过平行志愿的方式,每个考生填报志愿的数量也多多了。
那么,你是不是应该好好选择一下呢?
再说,当年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找工作是很容易的,毕竟那时的大学生数量少,被称为“天之骄子”,甚至曾经还是国家管分配工作的。
而且,那个时候,一个学生上的什么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对于找工作影响也不大,只要你是大学生,用人单位就愿意要。
但是,现在呢,可以说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不是说你只要上了大学,不管是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就都可以轻松就业。
那么,要想增大求职成功率,就需要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专业,进入实力足够强的学校,再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积累和实习经验,去争取就业机会。
所以,对于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就很关键,如果不重视这个选择,孩子将来的就业就会很成问题。
参见:上大学并不解决问题,未来就业越来越难,家长要为孩子这么办
第四,认为为了孩子的就业,必须要选择热门的专业才行。
有的家长,也知道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就以为选择热门专业才好就业,于是在报考时,就只想给孩子报热门专业。
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热门专业分数都较高,去冲热门专业很可能冲不上,就会被调剂到别的专业。
或者为了上热门专业,不得不选择档次更低的学校。
再有,让孩子去学热门专业,他要不喜欢不适合怎么办?
所以,还是建议给孩子做好规划,根据他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这样也不必非得去拼热门专业了,而可能就另辟蹊径人弃我取进入一所性价比高的学校。
第五,不知道怎样报考,就想让别人直接给出答案或推荐。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不懂报考,就想找人咨询报考什么大学和专业。
最近几年,讲高报的直播间也很多,尤其是到高考以后和出分以后,可以说是挤满了想找老师推荐学校和专业的家长。有的老师也由此被“封神”,推荐的专业成为了报考的风向标,让全国考生趋之若鹜,甚至推高了这个专业的整体录取分数。
说实话,这真是一种悲哀的现象!
这说明,太多的家长不会报考,也缺乏主见,不会判断,就把某某老师的话当成了金科玉律,唯其马首是瞻。
可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大家都跟风去选择了某个专业,推高了这个专业的分数,降低了录取结果的性价比,原本能去更好学校的学生,只能掉到其他学校了。而原本想要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却很可能由于分数缺乏竞争力,而学不到这个专业了。
更严重的是,这会让很多孩子学到自己不合适的专业,不但学得痛苦,将来就业也会竞争激烈变得很难。
参见:法学专业分数暴涨,但考上之后可能更难!跟风报考有什么问题?下面是我在直播时讲到的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