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很重要!
我昨天的文章谈到了这一点。
但很多家长对于专业选择,却并不是多么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孩子有个稳定的工作。
只要能有个稳定工作,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行。
所以,他们对于专业,顶多关心的是,什么专业“好考公考编”?
有的家长,来加我微信跟我咨询的时候,就问的是什么专业好考公考编,或者说想让孩子将来做到稳定工作,要学什么专业。
但大家看我的文章,听我的讲座,就会发现,我并不会给大家讲解这样的一些专业,也不会来推荐这样的专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要找出这样的一些专业很简单,在网上一查:“好考公的专业”,马上就可以出来一些文章介绍。
点开一看,就能知道是哪些专业了,有的文章里还有数据统计。
(图片来自网络)
再搜好考编的专业:
百度AI给出了以下的答案:
法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类(如英语/数学/汉语言)、医学类(如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考编优势显著,因其岗位需求量大、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或专业适配度高。
考编(事业编制)涵盖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不同专业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如下:
一、综合管理类岗位热门专业
法学
公检法系统、纪委监委等岗位需求量大,2025年国考法学类岗位占比达18%,竞争比仅为其他专业的1/3。法学专业具有专业壁垒高的特点,且通过司法考试后优势更明显。 汉语言文学
文字能力适配办公厅、宣传部等综合岗位,2025年国考中岗位占比达20%。公文写作、政策解读能力与申论考试高度契合,985院校毕业生进省厅级单位的比例超8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税务、公安等部门信息化建设需求激增,技术岗竞争比平均1:12,公安部等还有技术特招免笔试通道。
二、教师编制优势专业
英语教育/数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专业课程与教师考试内容契合度高,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竞争压力较小(如物理专业因学科难度在考试中易脱颖而出)。 教育学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事业单位教育岗需求庞大,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可进入中小学或培训机构。
三、医疗事业编核心专业
临床医学/护理学
乡镇、社区医院事业编岗位对临床医学本科开放,护理专业本科分数线较低(如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比本部低50分以上),基层医疗岗位稳定性强。
四、其他技术类岗位
财政学/经济学/公共管理
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岗位适配度高,课程内容(如宏观经济分析)与行测、申论考试模块契合。
总结: 专业选择需结合目标岗位类型,教育类、医学类专业在特定领域优势突出,而法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等则在综合管理岗中更具竞争力。
但这样就够了吗?家长们就可以按照这个表去报考了吗?
在我看来,可千万别这样!
首先,我不建议大家直接按别人推荐的专业报考。
我以前就写过文章,参见:报志愿选专业,为什么不要听别人直接推荐?
因为那样并没有考虑你孩子的特点,往往并不适合你。
还曾经有家长来跟我反馈,由于听了网上一些老师的推荐,给孩子报考了某个热门专业,如今很后悔,准备让孩子去复读。
是的,我倡导大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知己知彼,做好规划,再来报考。
看看,直接按照别人推荐来报考,是不是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呢?
那样的话,你报考以后,孩子不想学或者学不动怎么办?
第二,考公考编这条路,也并不适合每个人,所以我也并不会建议大家去走这条路,然后推荐相关专业。
职业的选择,也是需要做好规划因人而异的。
就说进体制这件事,大家认为什么样的人合适呢?需要一个人具备怎样的特点呢?
不说别的,就从下面这些职业兴趣类型来看,你看看什么类型的人更合适呢?
再给大家看看一个被家人逼着学了师范专业当了小学老师的孩子,是什么感受吧:
还有一位进了体制的人的感受:按他的观察:90%以上的体制内都后悔过。
你愿意你的孩子这样吗?
第三,体制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上岸难度是相当大的,你以为“好考”,其实未必好考。
就算你知道了哪些专业招录的人多,那也只是从比例上来看,但其实绝对数量还是不大,而报名人数又很多,录取率其实是很低的。
我以前就多次写过相关文章来分析这件事的难度,参见:我不建议我的学生,把考研考公考编作为方向。
而且,你仅仅是看到招录人数多的专业,以为报考了这些专业就好去考公考编了吗?
那么,你知道这些专业每年招多少人吗?
看看鲤数据统计的2024年全国本科招生计划中各个专业类的招生人数吧。
如果来对照一下前面那个“好考公的专业”统计,你能看出什么?
是不是那些国考热招专业,恰恰也往往是高校招生中的“大户”,你报了这些专业,将来跟你一起考公考编的竞争对手还会少吗?
那么,你还会觉得报考这些专业就“好考公考编”了吗?
而当你选了这些专业,学了之后就为的考公考编,要是没有考上,那这几年学的东西又能用来干嘛呢?又怎么去找别的工作呢?
实际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想要考公考编,但最终绝大多数人是考不上的。
参见:孩子上了大学,找工作难怎么办——考研考公考编?恐怕你想得太简单!
所以,你认为报考这些专业,让孩子付出这几年时间,这笔“投资”值得吗?明智吗?
这也是为什么,我给大家倡导专业选择的时候,从不推荐所谓“好考公考编”的专业,而是倡导大家要选择能增长能力形成一技之长的专业。
这样你将来去找工作才会有更大机会。
而且,我也不愿像网上很多老师那样,给大家讲什么“毕业端上铁饭碗”的选择,我知道那样“流量大”,更吸引家长们来听,因为更多人爱听这些“好听的”。
但我宁愿听的人不多,也要给大家讲我认为对的内容,和对大家真正好的内容。
当然,很多家长未必喜欢这样,就希望“短平快”,直接告诉他答案,告诉他什么选择好,所以也可能没有耐心听我讲的这些。
没关系,我还是要奉劝大家,给孩子选择专业报考志愿,不要追求“短平快”,即使网上有很多推荐,建议大家还是要理性判断,做好选择。
参见:你问我怎么报志愿,有什么大学和专业推荐,为什么我不能直接给答案?来看看我是怎么报志愿
而选择专业方面,大家也可以看看我的方法建议:如何确定孩子报考的专业选择?什么时候确定?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你一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