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涯规划,最好的时机是上大学前,其次是现在

任炜  乐成生涯 任炜老师  2020-06-11 07:30:57

01



你有自己的生涯规划吗?

你为自己曾经缺乏规划而后悔遗憾吗?

那么,请现在开始你对未来的规划吧,不要再错过时机了!

我为什么说,做规划,最好的时间是上大学前呢?

因为我的亲身经历,以及见闻的大量案例,都说明了,上大学前没规划,导致后期发展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而若是有规划的话,则可以一以贯之地走上人生快车道,在学业、职业、事业上都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这样一对比的话,没规划的损失就太大了!

比如,很多大学生由于对于大学和专业不够了解,又没有长远打算,就填报了高考志愿,结果到了学校就感到后悔,对于专业不满意。

而如果要转换专业,难度又是很大的,很多学校规定必须在本专业排名前5%-10%才能申请转专业,而且还要看对方专业是否同意接受。很多学生就不得不在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专业里学上四年。

也有学生退学或者在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为的是换专业。那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要浪费多年的时光。

比如去年,有一名山东的考生,在已经获得了浙江大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回到老家重新高考,就是为了去学医,圆自己八年前的梦。

而他这个时候,已经26岁了,还要和其他18岁的孩子一样重新坐在大一的课堂里。他的同龄人,很多应该已经开始工作,自食其力了。等到他大学毕业开始工作,都已经超过30岁了……可以想象,他的代价是有多大!

而其实,这样的一些“悲剧”,原本在报考大学前,做好了对于未来的规划,精准地填报了大学和专业志愿,就可以避免,不至于要走那么多年弯路,付出那么大代价了。


02



没有规划的学生,还容易在大学期间感到迷茫,到了大学毕业前面对各种选择不知何去何从。

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从本科到博士分别学习了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个专业,却在一个节目上去问现场的导师:我毕业了应该做什么工作呢!

甚至没有规划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放纵自我,不思进取,沉迷游戏,荒废学习。

比如去年的湖北省理科状元,尽管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他的背景却是在四年前就考上了北大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沉迷游戏,不断挂科而被劝退的……

自然,如果对于未来没有规划,即使一个孩子在大学期间也能完成学业顺利毕业,但是在对于就业的准备方面,就会出现问题了。

智联招聘做过调查,在2019届大学毕业生中,未获得offer的原因第一条就是:“太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这样的一个情况,自然就会带来第二条原因: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因为这样的学生是不知道在大学期间要为自己的就业做出什么样的准备的,自然在就业时就会显得能力不足而困难重重了。

就算能够找到工作,可是没有规划的话,工作也会很不开心,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正如一位网友自己说到的,“工作四年了,还在为以后的职业规划烦恼迷茫”。尽管他当初是因为超常发挥,考进了更好的学校,但是,从他的职业感受来说,他认为:“去不去清华北大不重要,有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才是最重要的。


03



可见,一个人在上大学前的规划,和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真是对他影响太大了,可以说是会关系到他的一生

正如穿衣服扣扣子一样,第一颗扣错了,其余的都会扣错。

所以,我们最好是在上大学前有个长远的规划,考虑好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投身什么样的事业,然后让自己明白该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专业,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有的放矢一以贯之,不至于总要去更换跑道,总是不安心和不开心了!

那么,如果说我们错过了当年那个最佳时机——实际上,当年的人们,由于信息闭塞,也没有从事相关规划工作的专业人士可以借助,所以基本上填报志愿都是凭着自己的想当然,这种现象是相当普遍的。那么,既然不能回到从前,那就把握好现在吧,我们都有从现在起改变未来命运的可能的。

比如上个月主动辞职的广东中学语文名师熊芳芳老师,在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在拼命保住自己的工作,她却敢于主动放弃自己的“铁饭碗”。

她的动力是什么呢?就是想要利用接下来的生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

她的底气又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她有了从事自由职业的足够能力和资源,可以去开启她的“1+N”工作模式,足以养活自己了。

当然,如果你对过往的自己缺乏规划感到遗憾,除了现在开始重新规划,还有一件事,值得我们去做,那就是:去帮助那些正处于人生关键期的孩子们做好规划。

我一直记着我的一位朋友发给我的一句话,是在她听说我正从事中学生升学规划工作以后,她说道:“当年有这个服务就好了,可能人生会大不同!

是的,我现在做这个工作的一大动力,就是想要帮助更多后来人,让他们避免重蹈覆辙,少走弯路,而用好自己的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也希望从事这个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一起去改变更多人和家庭的命运!